投研观点
电子:受ChatGPT影响,云计算与服务器需求有望复苏
2023-02-17

【终端】节后手机销售平稳,需求缓慢复苏,下游渠道库存维持在2-3个月左右,首批主动补库存结束;可穿戴设备、VRAR、折叠屏手机、苹果等中高端及新款品类修复弱于低端安卓手机;汽车与新能源相关电子元器件继续保持高景气度;受ChatGPT影响,未来云计算与服务器需求有望看到复苏信号。【下游模组装配】开始接收增量订单,为二季度消费电子需求等做准备,服务器领域的PCB订单也开始恢复,汽车电子订单稳定,新能源用IGBT模组等依旧保持较高景气。【中游电子商品】面板行业量跌价稳;被动元件量价均稳;存储芯片量价齐跌;硅片材料量增价跌,电子大宗商品基本面仍未见到上升趋势。【中游设计制造】22年四季度,相关IC设计公司均经历了下游主动补充库存过程,带动22年四季度-23年一季度业绩见底,库存见顶,目前处于需求恢复阶段,尚未看到新一批增量订单。芯片代工及IDM厂商对23年供需关系感到悲观,资本开支及业绩指引均调降。【上游设备材料】目前设备与材料国产替代率仍较低,国内设备与材料增量订单与验证订单继续保持翻倍以上高速增长,但受晶圆厂开支下降及美国对华制裁力度加强影响,设备订单23年有所回落。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

医药:疫情新时代,个人自愿的医药支出将增长
2023-02-09

【中药】疫情新时代医药全民参与的情况将持续演绎,个人自愿的医药支出将增长,催化线上B2C、O2O渠道的高速扩张,为我国OTC市场提供新的增长点,不断出台的中医药利好政策,也给中药消费品市场带来增量发展空间。【药店】疫情放开后,药店短期逻辑(防疫产业链)兑现后,往后看可能受益于第二波疫情以及业绩披露,此外同样有长期的消费复苏逻辑,随着客流量提升和门店扩张,有望延续业绩增长。【原料药】2022年疫情影响,受制于运输费用、原料价格高企、下游需求受损等因素,原料药企业22年普遍业绩受损,展望23年:1)原材料价格和汇率带动的成本下降;2)第七批集采有望成为原料药公司“前向一体化”战略加速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起点;3)随着疫情的阶段性结束,下游需求不断恢复。【CXO】目前CXO行业受到业绩高增长可持续性、新冠业务和大客户占比较高影响,但最新预告业绩基本亮眼。【消费医疗】消费医疗为疫后明确主线,但疫后复苏期各方预期博弈和基本面变化十分迅速,整体消费逻辑复苏的流畅度需要进一步验证。【医疗器械】短期因为贴息贷款政策落地、器械创新政策等导致短期透支了股价短期的表现,虽然近期ICU等医疗新基建浪潮仍将持......

轻工:家居重回消费升级赛道
2023-02-09

2023年将是保交楼项目交付高峰期,B端业务有望持续改善。【国内】虽然C端的基本面修复较B端稍缓,但仍具备较大弹性。一方面,来自保交付对竣工的拉动,另一方面则来自二手房市场的需求。国内市场:2023年前2周我国17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成交面积同比、环比均呈增长形势,疫情政策优化以来,我国二手房市场率先复苏,改善型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家居重回消费升级赛道,而且C端企业具备稳健的经营与积淀的渠道品牌优势,收入增速较家居社零增速高,且横向比较其他品类业绩较好。【美国地产】11月成屋销售达历史最大跌幅,新建住房销售环比改善,整体需求仍延续疲软,供给端新开工及营建许可延续回落,建筑商信心可能正接近周期底部。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本机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不代表基金实际持仓。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基金管理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并确认已知晓并理解该产品特征性与相关风险,具有相应风险承受能......

房地产:市场仍需静待政策、需求共振修复
2023-02-03

【政策】1月份以来政策力度仍略显不足,继续以“因城施策”为主,但政策方向已由此前的供给侧松绑为主,逐步向需求端刺激转向,各地降首付、降利率、取消限购、多孩补贴等政策频繁出台,短期看收效不明显。【销售】1月销售延续去年12月形势走弱,春节错位的高基数效应使得销售金额同环比继续下降。客群结构上以刚需和返乡人群为主,看房需求充足,但转化为实际签约购买的力度很弱。企业推新盘、打折扣意愿减弱,保交付、抓竣工意愿提升,市场仍需静待政策、需求共振修复。【拿地】1月以三四线土地供应为主,未能吸引国央企下沉,仍以地方城投以及当地民企拿地为主,加上春节效应,数据参考意义不大。但高能级城市2月-3月核心区域地块推出力度加大,后续房企补库存力度有望加大。【房企】马太效应延续,地方国企依托深耕东部一二线城市销售继续逆势增长,全国性央企紧随其后,民企销售去化依旧困难,销售增速分化显著。行业龙头企业经历了2021年-2022年“供给侧改革”后,逆势扩表的国企实际上掌握了优质土地资源与市场主动权;民企缩表明显,短期看其表现修复仍有一定难度。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本机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不......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第(31/83)页   跳转到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