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投研观点 >  电新:光伏板块跌出机会了吗?

电新:光伏板块跌出机会了吗?

国内光伏终端简介

光伏下游主要分为集中式电站/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集中式电站是将光伏列阵生产的直流电能,经逆变器转变为交流电、升压后并入电网的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安装在厂房、办公楼、居民住房等建筑物顶上或周边空地上的中小容量光伏电站,电站在用户侧并网,自发自用、余量上网。

地面电站市场是组件价格敏感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与地面电站不同,分布式光伏的业主是居民和工商电力用户,适用电价是用电电价,高于地面电站的发电上网电价,因此分布式光伏项目通常较地面电站具有更好的经济性,项目业主对成本敏感度低,因此在组件价格较高是受影响较小。

虽然近几年由于组件价格问题,分布式电站装机增速更高,但累计装机以及后续爆发力来看我国仍以地面电站为主


国内终端需求和影响因素

1、国家的大基地政策——大基地不断推进

风光大基地政策加持不断,此前,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成效明显——“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一)》,制定实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规划总规模约 450GW;截至2023年4月底,第一批风光大基地约97.05GW(光伏53GW),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计划在23年之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第二批风光伏大基地清单约42GW(光伏25GW),涉及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预计2024年建成;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陆续下发,目前已有6个省份下发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清单,总计47.83GW(光伏25GW),预计2025年建成并网。

各省新能源基地建设亦如火如荼:根据光伏們数据,全国22省已明确规划的新能源基地规模约495GW。其中,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山西、山东、黑龙江、陕西等地新能源基地规划规模均超30GW,山东、内蒙古更是超过 50GW,考虑光伏并网,涉及各省的保障性约60GW原则上需要在2023年之前并网。

2、影响地面电站的需求因素:IRR向好

2022年五大四小招标受硅料价格影响较大。硅料价格到高位附近时,五大四小集团成本压力较大,招标数量骤降,12月份硅料价格下降推动招标需求启动,并且2023年2-3月这一趋势进一步延续,目前硅料降至历史新低位,国内大量集中式项目都已逐步满足IRR要求,五大四小集团的招标量23Q2度开始明显增长

目前下游发电集团,组件成本端不追求“年内低点”,当前收益率较为满意,因此力保年内并网规模和施工进度。

3、影响地面电站的负面因素:新能源性质引消纳问题

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存在波动性,其发电占比越高,电网消纳问题也会越严重;23年风光新增装机量预计接近22年的一倍,存量消纳压力较大。

新能源发电的电源侧和负荷侧存在时间错配的问题:1)风光发电存在日内尺度上的电力供需错配,风电出力主要集中在傍晚及夜间,约18点-6点;光伏出力主要集中在中午,约10点-15点。但用电负荷高峰集中在8点-10 点和18点-22点;2)风光发电存在季度尺度上的电量供需错配,由于居民和三产在夏季制冷和冬季供暖需求较高、二产在年底由于赶工而存在用电旺季,导致用电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而风电在用电高峰夏季出力相对较弱,光伏发电在冬季出力有所不足。因此,新能源发电源荷时间错配存在于日内错配和季节错配两个维度。

新能源装机容量在地理上分布不均匀,与用电负荷侧存在空间错配的问题。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与能源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关系,风光资源富集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而能源消费负荷集中在东中部地区。

消纳问题对下游发电集团造成的影响:1)上网电量下降,导致收益下降;2)弃光率超标;

消纳的三大解决方案:1、负荷端即用电量的增长(社会用电量10%增速);2、跨省跨区输电网络建设(特高压),主要对应空间错配问题。 3、灵活性资源的配置,主要对应时间错配问题,包括新型储能、升压配储和火电灵活性改造。

4、影响地面电站的负面因素:消纳指标弃光率

在“十三五”初,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曾一度导致弃风、弃光率上升至较高水平30%以上,发改委于2018年提出“2020 年,光伏发电利用率高于95%,弃光率低于5%”,目前弃光率红线是10%。

2022年部分新能源大基地所在地区消纳率较低,但22年蒙西风电消纳率92.9%,相较于2021年上升1.8pct;蒙东风电消纳率90.0%,相较于2021年下降7.6pct;甘肃风电消纳率93.8%,相较于2021年下降2.1pct;青海风电消纳率92.7%,相较于2022年上升3.4pct。

弃光率的超预期可能:目前弃光率布局上看仍是东强西弱,因此目前电网在提交灵活性方案,例如东部弃光率按5%,中部10%,西部15%,将大幅提升西部的可装机容量。


产业链排产及供需

1、硅料

近期多晶硅致密料成交均价7.8万元/吨,周环比下降22.0%,年初至今跌幅达67.5%,基本跌至成本线附近,部分企业已经亏损停产,新一轮降价或将触底

目前硅料产量月度不断提升,根据硅料产能规划及当前投产进度,随着2023年下半年硅料生产企业新产能项目进一步投产,23年硅料产能将有明显增长;对应硅料供应也有望逐月宽松。

2、硅片

近期硅片成交均价3.05万元/吨,周环比下降15.3%,年初至今跌幅达38.4%。

硅片整体产能较充沛,从产量上看今年以来硅片产量逐月上升,短期产量超需求。由于硅片产能较多,因此提产不存在瓶颈。

目前,成本压力下预计开工率将加速下滑,随着开工率下降、需求环比提升,硅片价格有望止跌,供需关系有望扭转。

3、电池片

近期电池片成交均价0.78元/W,周环比下降8.2%,年初至今跌幅达17.9%。

硅片整体产能预计将是主材环节产能相对紧缺的环节,主要逻辑还是尺寸和技术迭代最快,导致主流产能出现短暂性紧缺。

差异化产能下盈利有望保持:前期PERC电池盈利受硅片压制较为明显,近期硅片降价后电池价格整体维稳,单瓦盈利有所修复。市场目前对TOPCon电池性价比已有充分认知,春节后行业TOPCon需求快速放量,而短期TOPCon产能增量有限,电池溢价持续提升。

4、组件

近期组件成交均价1.48元/W,周环比下降2.2%,年初至今跌幅达17.1%。

组件环节靠近终端,组件价格受需求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在下游IRR相对合理的情况下,组件价格和盈利有望和上游硅料等脱钩。今年以来组件排产不断上升,在硅料价格下降刺激终端需求下有望不断增长。

数据来源:wind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本机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不代表基金实际持仓。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基金管理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并确认已知晓并理解该产品特征性与相关风险,具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