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知识
骗子来电声音容貌竟和家人一样?AI换脸拟声技术使用乱象惊人!
2024-09-06

“妈,8000元不够,给我转1.5万元吧。”一位母亲正和女儿视频聊天,听着在外地上学的女儿在视频里撒娇抱怨“生活费不够用了”,她心疼不已打算立刻给孩子转账。就在这时,家门打开了,她的“真女儿”走了进来。而另一头,视频里的“假女儿”还在央求妈妈“给生活费”。这是一则AI反诈视频。在这条反诈视频评论区中,不少网友反映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被骗经历,“骗子来电,声音容貌和我家人一模一样”。AI换脸拟声技术已成为简单易操作的“低门槛”技术,只需拥有声音与照片等“素材”,借助软件即可瞬间实现“AI克隆”。实践中,一些不法分子试图利用AI换脸拟声技术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将“AI换脸拟声”纳入其中,作为专门类诈骗。据介绍,AI换脸拟声类金融诈骗,多为不法分子以“网店客服”“营销推广”等为借口联系消费者,采集发音、语句或面部信息,之后利用“换脸”“拟声”等技术合成消费者虚假音频、视频或图像,模拟他人声音或形象骗取信任,诱导其亲友转账汇款等。受访专家指出,擅自使用他人信息制作换脸拟声视频涉及多重法律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的立法......

警惕!打着“爱国”幌子的投资陷阱盯上了老年人……
2024-09-06

“国家发行了一种数字货币,我手里有政策文件。”遇到这样的项目,你心动吗?近期,一种打着“爱国”幌子,发行“数字货币”的新型骗局,悄悄盯上了老年人……揭开骗局的“神秘面纱”1.“爱国”投资的谎言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引用“数字货币”“一带一路”“中国梦”等高频词汇,编织谎言,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与投资。2.数字货币的谜团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对于很多人来说既神秘又“诱人”。不法分子借此夸大数字货币的概念,承诺高额回报。然而,他们所谓的“数字货币项目”往往不存在或未经监管,投资者的资金一旦进入,便如石沉大海,难以追回。3.伪造文件的陷阱为了增加可信度,不法分子制作假网站、假客户端,甚至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进行全方位包装。这些看似官方权威的平台和文件,实则都是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旨在诱骗投资者“上钩”。4.心理暗示的诱导为了暗示投资项目的权威性,不法分子特意强调,转账必须使用中国农业银行的银行卡。同时,他们以“扶贫”“慈善”的名义,到会员家中慰问,并把活动视频发到微信群里,以挑动投资者的爱心情怀。如何防范骗局?保持警惕理性投资:即使遇到以“爱国”为......

“平安开学大礼包” 谨防骗子“冲业绩”
2024-09-06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随着夏日的热情逐渐退去,凉爽的秋风已悄然拂面,我们即将迎来充满希望的新学期。然而,在我们满怀憧憬地开启新学期之旅时,诈骗分子也在暗处蠢蠢欲动。为了让广大家长和同学们在新的学期里认真学习防诈知识了解各种诈骗套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大家送上一份“平安开学大礼包”请签收!开学短信链接谨慎点击骗子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学生及家长的信息后,向家长发送如下短信:“**家长您好,我是您孩子的班主任,烦请点击xxxx.cn以查看下学期开学需提交的资料。”“亲爱的家长您好,因校讯通升级之需,请点击链接下载最新版校讯通。”家长点击链接下载非法应用程序后,骗子通过该程序可以远程监控家长手机,获取手机画面以及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等敏感隐私信息,进而盗取资金。开学收费二维码注意扫描骗子潜入家长的微信群或QQ群,冒充班主任实施诈骗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些骗子或是以预收学费为名,或是声称学校开设补习班要求收取补习费用,亦或是借题发挥,通过设置与老师相同的头像,模仿平时教育部门下发的通知内容,随后将收款二维码发布在群中,致使部分家长信以为真,最终被骗。开学通知文件警惕下载套路相同,被骗者各异。骗子潜入......

1 2 3 下一页 第(1/4)页   跳转到 跳转